网站首页技术中心 >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更新时间:2025-02-27 点击量:3574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火灾与爆炸事故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 2019 年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的爆炸事故,造成了 78 人死亡、76 人重伤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19.86 亿元。这些惨痛的案例深刻地揭示了火灾与爆炸的巨大破坏力,也凸显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性。

一、防火防爆基本要求

(一)建筑合规与消防通道维护

严格遵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是保障安全的基础。切不可擅自搭建易燃违章建筑,随意改变建筑物用途,更不能在防火间距内堆放可燃物品,同时要确保建筑物内已有的消防设施完好无损。消防通道、安全门以及疏散楼梯必须时刻保持畅通,这些通道是在紧急情况下人员逃生的生命通道,任何阻碍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例如,某老旧小区因消防通道被私家车堵塞,在发生火灾时,消防车无法及时抵达现场,延误了灭火最佳时机,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二)明火管理

在禁火区域内动火,必须采取周全的防范措施。动火前,需经车间和厂级消防、安全部门审核批准,确保动火作业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区域及仓库区域,严禁吸烟,杜绝因烟头引发的火灾隐患。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贮罐、管道及阴沟中,应采用防爆灯照明,严禁使用明火、蜡烛、火柴等,防止微小的火源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在加热易燃液体时,应优先采用热水、蒸气或防爆电具加热,避免使用明火,降低火灾风险。

(三)避免摩擦撞击

在装运易燃易爆物品时,要做到轻装轻卸,严防震动、撞击。不得使用电磁起重机吊运危险物品,因为电磁起重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在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铁器敲击,铁器之间的碰撞容易产生火花,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导火线。例如,在加油站,工作人员在卸油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使用铁器工具碰撞油罐,就可能引发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消除电器火花

输电线路切不可超负荷运行,超负荷运行会导致线路过热,引发火灾。保险丝要按照规定容量安装,当电路出现故障电流过大时,保险丝能够及时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裸导线严禁安装在防爆场所,因为裸导线容易漏电产生电火花。在易燃易爆场所,必须安装防爆型的电气开关和照明灯,这些防爆设备能够有效防止电气火花的产生,降低爆炸风险。

(五)消除静电

对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都必须设置导除静电装置,如接地。接地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导除静电方式,能够将设备上积累的静电及时导入大地,避免静电积聚产生火花引发爆炸。油库设施中的油罐、管道、卸油台、加油柱,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30 欧,乙炔管道接地电阻不大于 20 欧。此外,汽油可加入抗静电剂,进一步降低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六)提高设备密闭性

提高设备的密闭性是杜绝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泄漏的关键。生产设备、容器、管道的跑、冒、滴、漏可能会导致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积聚,达到爆炸极限后,一旦遇到火源就会引发爆炸。因此,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密闭性良好。

(七)加强通风

加强通风可以使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浓度不致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通风系统能够及时将室内的可燃气体或粉尘排出室外,降低室内可燃物质的浓度,减少爆炸风险。例如,在油漆车间,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出挥发的油漆蒸气,避免其在室内积聚引发爆炸。

(八)充装惰性气体

在具有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容器贮罐内充装惰性气体或其他介质,如二氧化碳、蒸气、氮气等,能够降低设备中的氧量,使燃烧和爆炸失去必要的条件。例如,在储存易燃易爆气体的储罐中充入氮气,能够有效降低氧气含量,防止气体爆炸。

(九)装设阻火器

装设阻火器是控制火焰蔓延的重要手段。阻火器能够阻止火焰在管道或设备之间传播,防止火灾的扩大。例如,在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当管道某一端发生火灾时,阻火器能够阻止火焰向另一端传播,保护整个管道系统的安全。

(十)安装泄压装置

安装安全阀、呼吸阀、泄压片等泄压装置,当压力超过规定值时,这些装置能自行泄压,避免因压力过高引发爆炸事故。例如,在蒸汽锅炉上安装安全阀,当锅炉内压力过高时,安全阀会自动打开,释放多余的压力,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二、灭火基本方法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三个条件,只要破坏其中某一个条件,就能使燃烧停止。

(一)隔离法

隔离法是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隔开,中断可燃物的供应,使火源孤立。比如,在森林火灾中,消防员会开辟隔离带,将燃烧的树木与未燃烧的树木隔开,阻止火势蔓延;在工厂火灾中,将易燃物品迅速转移,切断火路,防止火灾扩大。

(二)窒息法

窒息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包括气体、干粉、湿棉被、泡沫等)隔绝或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停止燃烧。例如,在扑救油锅火灾时,用锅盖盖住油锅,隔绝空气,火焰就会熄灭;在扑救电气火灾时,使用干粉灭火器,干粉能够覆盖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三)冷却法

冷却法是从降低着火物体的温度着手,使之降低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一般起火,人们最习惯用水救火,因为水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但用水灭火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水灭火的范围主要是能溶于水的可燃物质,对汽油、煤油、香蕉水等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可燃物质,不能用水扑救,因为这类液体能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并能随水流散,扩大燃烧范围。

  1. 水能导电,不能扑救电气火灾,否则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

  1. 不能用水扑救电石、铝粉、过氧化钠等化学物质,因为这些化学物质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加剧燃烧。

  1. 不能用水浇灭高热的炉渣、钢渣等,因为这些高热物质遇水会产生氢和氧,从而发生爆炸起火。此外,精密仪器设备、贵重文物档案也不宜用水扑救,以免造成损坏。

(四)化学中断法(或抑制法)

化学中断法是用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喷向火焰,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中去,使游离基的链锁反应中断,达到灭火的目的。例如,在扑救油类火灾时,使用卤代烷灭火剂,能够迅速抑制燃烧反应,达到灭火的效果。

在实际灭火过程中,这四种方法并不是孤立使用的,有的灭火方法可能同时能起到两个或三个作用,有时也需要几种方法同时进行,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才能更有效地扑灭火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