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石油化工产业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库项目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油罐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1962 年,美国先成功建成 10×10⁴m³ 浮顶罐,开启了油罐大型化的新篇章;1967 年,委内瑞拉紧跟其后,建成 15×10⁴m³ 浮顶罐;1971 年,日本也顺利建成 16×10⁴m³ 浮顶罐;沙特阿拉伯更是后来者居上,成功建造 20×10⁴m³ 浮顶罐,如今,世界上单罐容量已突破至 24 万 m³。我国于 1985 年从日本引进 10 万 m³ 浮顶罐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在随后的十余年时间里,迅速建造了 20 多台该规格的油罐。到了当下,10 万 m³ 的储罐在石油化工领域已极为常见。然而,这类大型油罐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其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连锁反应,对周边环境、人员安全以及经济发展都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其不仅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1989 年黄岛油库 “八・一二" 重大火灾事故,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3540 万元,更有 600 吨原油流入海洋,致使附近海域和沿岸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破坏,周边渔业和旅游业也遭受重创。1994 年 11 月,埃及艾斯龙特市石油基地储油罐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更是造成了 500 人死亡的惨痛悲剧,无数家庭因此支离破碎。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油库事故中,火灾爆炸事故占比超过 42.4% ,而在油库着火爆炸事故里,油罐着火爆炸事故数占总爆炸事故数的 25.6%。尽管对于管理科学、运营规范的现代石化企业而言,油罐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概率极低,甚至可以说是百年一遇,但此类事故一旦发生,处理起来将面临重重困难,稍有差池,企业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切实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已然成为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火灾爆炸危害性的评价方法种类繁多,目前已达近百种,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应用广泛且成熟实用的方法。
故障树分析法,也被称作事故树分析,是系统安全工程领域中极为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该方法遵循演绎法的基本原理,从最顶层的事故事件出发,按照逻辑关系逐步深入分析每一个事件的直接诱发原因,直至追溯到最基本的事件。它能够将既定生产系统中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与设备装置故障、异常误动作、作业人员的错误判断和操作,以及毗邻场所的不利影响等各类事故条件,通过严谨的逻辑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在整个事故树分析过程中,人员、设备以及环境这三大与事故紧密相关的关键因素都会被全面考量,使得分析过程既全面又透彻,逻辑严谨且富有条理。典型的故障树分析模式树如图 1 所示,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能够帮助分析人员更清晰地把握事故的因果关系和发生机制。
在针对油罐火灾爆炸风险的评价工作中,火灾爆炸指数法凭借其优良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依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精准选定一系列评价项目,并为每个评价项目赋予相应的系数,随后通过特定的运算方式得出一个综合总分值。指数评价法作为目前较为成熟的火灾、爆炸危险评价方法,主要涵盖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具体方法:DOW 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工厂的蒙德评价法;日本化工省的六阶段安全评价法。
DOW 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拥有长达 40 多年的应用历史,在工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该方法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无需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它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对各种化工生产、物料储运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因此受到了众多工业国家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该方法以物质系数(MF)作为基础,通过一系列严谨的计算求出火灾爆炸指数(F&EI),再依据该指数的大小,将危险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针对不同等级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整改措施,实现对风险的精准管控。
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工厂的蒙德评价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特工厂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优化改进,尽可能全面地将各种可能影响火灾爆炸风险的因素纳入考量范围,比如特别关注火灾爆炸后产生的毒性危害,这对于评估事故对周边环境和人员健康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方法还充分考虑了采取安全措施后,对降低危险性所起到的实际抵消作用,从而使得最终得出的危险性指数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风险状况,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策略提供了有力依据。
日本化工省的六阶段安全评价法:日本化工省六阶段评价法是日本劳动省提出的一种综合性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它以道化学公司法为基础框架,但在物质系数和修正系数的计算方式以及危险等级的划分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和简化。这种改进使得该方法在保留一定科学性的同时,更加符合日本化工行业的实际特点和操作需求,在日本国内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的评价方法还包括多元统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以及贝叶概率评价方法等。随着非线性科学的快速发展,火灾爆炸危险评价领域也开始积极引入非线性科学的前沿方法,如火灾危险评价的确定性混沌分析方法、网络火灾分叉现象研究等。尽管这些新理论和数学思想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它们无疑为火灾爆炸危险性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角和方向,为未来进一步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奠定了基础。油罐的火灾爆炸虽然具有其特性,与其他类型的火灾爆炸存在一定差异,但在危险性评价的本质和基本原理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各类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推动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油罐一旦发生火灾,灭火扑救工作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大型油罐,其庞大的体积和复杂的结构,以及储存的大量易燃易爆油品,都使得扑救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因此,在油罐安全管理工作中,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显得尤为关键。要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就必须深入了解引发此类事故的根本原因和各种潜在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油罐中储存的油品大多属于易燃易爆产品,具有很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一旦发生爆炸,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将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易燃物的熊熊大火及其产生的强烈热辐射,会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造成严重的灼伤,对建筑物和设备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爆炸物产生的强大空气冲击波,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能够推倒建筑物、损坏设备,甚至引发二次爆炸和火灾,进一步扩大事故的危害范围。这些危害不仅会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对周边的建筑物和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大气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因此,准确、科学地评价火灾爆炸的危险度,深入分析火灾爆炸的扩散规律,精准预测危害区域,对于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和高效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事故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