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enter
整合与扩展
新标准 GB/T 3836-2021 将爆炸性气体和粉尘环境的设备要求进行了合并,使相关规定更加统一和系统。同时,新增了非电气设备、场所分类等专项内容,把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纳入规范范畴,从设备的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报废等各个环节都有了相应要求,确保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环境条件
适用的标准环境温度范围为 - 20℃~+60℃,压力范围是 80kPa~110kPa,氧含量为 21%。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比如在一些寒冷或炎热的地区,以及一些特殊的高海拔或低海拔地区,就需要通过附加试验来验证设备在这些恶劣环境下的安全性,以保证设备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且不会引发爆炸危险。
通用要求(GB/T 3836.1-2021)
该部分规定了设备结构、试验和标志的通用准则,无论是在爆炸性气体环境还是粉尘环境中使用的设备都要遵循这些准则。其重点在于对设备潜在点燃源的控制,通过合理设计设备结构,如采用阻燃材料、优化电气布线等,以及严格的试验要求,如电气性能试验、机械强度试验等,来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和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下,都能有效控制潜在点燃源,防止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或粉尘。
典型防爆型式
隔爆外壳 “d"(GB/T 3836.2-2021):设备的隔爆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能够承受内部可能发生的爆炸压力而不破裂,并且能阻止内部爆炸产生的火焰向外传播,从而避免点燃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或粉尘,常用于一些可能产生高能量爆炸的场所,如煤矿井下的电气设备等。
增安型 “e"(GB/T 3836.3-2021):通过加强绝缘、增大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等措施,提高设备的电气安全性,消除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电火花、电弧或高温等可能点燃爆炸性物质的风险,适用于一些正常运行时不会出现点燃源,但可能存在偶然过载或其他异常情况的电气设备,如一些工业生产中的电动机、照明灯具等。
本质安全型 “i"(GB/T 3836.4-2021):从限制电路能量入手,通过采用低电压、低电流、合理选择电路元件等方式,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电路中产生的能量都不足以引燃周围的爆炸物,常用于一些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场合,如石油化工行业的现场仪表、通讯设备等。
正压外壳 “p"(GB/T 3836.5-2021):通过向设备外壳内充入清洁的空气或惰性气体,使外壳内部保持正压,从而隔绝外部的爆炸性环境,防止爆炸性气体或粉尘进入外壳内部,常用于一些无法避免与爆炸性物质接触的设备,如电气控制柜、分析仪器等。
新增专项标准
非电气设备(GB/T 3836.28-2021):针对非电气设备,如机械传动设备、加热设备、物料输送设备等,规定了基本安全要求,包括设备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表面温度控制、机械火花防护等方面,填补非电气设备在防爆安全领域的标准空白。
粉尘环境(GB/T 3836.31-2021):专门针对防粉尘点燃外壳 “t" 保护设备的特殊设计提出要求,涉及粉尘防爆外壳的结构、密封性能、粉尘堆积和清扫要求、温度组别等方面,以确保设备在粉尘环境中能有效防止粉尘进入外壳内部并避免粉尘被点燃。
EPL(设备保护级别):引入了 Ga/Da 等级别,对设备在不同危险场所的安全等级进行了量化。其中,Ga 适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Da 适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不同的级别对应着不同的安全防护要求和应用场景,为用户根据具体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防爆设备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实施时间:大部分标准于 2022 年 5 月 1 日生效,GB/T 3836-2021 系列标准替代了 GB 3836-2010、GB 12476 等旧版标准,标志着我国在爆炸性环境设备安全领域的标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新。
新增分项:如第 29~35 部分新增了严酷工况设备、成套设备等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拓展了标准的覆盖范围,使标准体系更加完整,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工况下对爆炸性环境设备的安全需求。
标志要求:粉尘防爆设备需要标注 EPL(如 Da/Db/Dc)、粉尘类别(IIIA/IIIB/IIIC)等信息,以便用户和监管部门能够直观地了解设备的防爆性能和适用范围,确保设备在正确的环境中使用。
工艺密封(GB/T 3836.25-2019):主要规范了可燃性流体与电气系统之间的密封安全,通过对密封材料、密封结构、密封性能测试等方面的要求,防止可燃性流体泄漏到电气系统中,从而避免因电气火花等原因引发爆炸事故,是保障设备在含有可燃性流体的爆炸性环境中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